查看原文
其他

火线评论|公立医院难觅原研药 降价也要尊重用药选择权

财新
2024-11-06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集采的种种成效显而易见,挤压未中选原研药退出亦非其初衷。但“国产替代”不能以牺牲患者和医生用药选择权为代价


文|财新 汤涵钰


正值换季的夏末秋初,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常用药阿奇霉素又受到关注。近日,有杭州患儿家属发文称,至少半年前还能使用的进口注射用阿奇霉素,八月在当地好几家医院和社区诊所都开不出来,即便在省级儿童医院,也只有住院情况下能使用进口阿奇输液。消息引发公众热议。其中不少共鸣道,所在地区“进口药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开不到原研药”。

进口原研药真的没有了吗?“消失”是怎么发生的?实际上,这是由国家医保局组织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带来的国产替代效应。从2018年“4+7”试点以来,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历经九批十轮,共纳入374个品种,1653个药品。在“以量换价”逻辑下,国产仿制药凭借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中选名额与更广阔的供应市场。国家医保局在今年4月披露,集采前患者使用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用量占比约为50%,集采后大幅提升到95%左右。

在不少专家看来,不能因为仿制药不良反应的个例孤证,亦或个别患者、医生的经验性判断,就此否定整个仿制药产业。不乏观点认为,消费者对于原研药有“偏好依赖”、对跨国药企定高价较为宽容;反之建议“应对国产仿制药有信心”。

固然,公众对“进口药消失”的担忧情绪,或有之于进口原研的“美颜滤镜”影响。但无可否认,其中也有患者个体的真实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无法保证什么时候自己成为统计中的“个别案例”。“信心”的培养需要建立于科学透明的数据公开,后续生产流通全周期的质量监管,完善的“替补机制”供应保障,而非“一刀切”直接斩断原研药的获取途径,否则恐将因噎废食。

……

更多相关报道:
财新周刊|原研药难寻

全文共2555字

新会员订阅即读全文已订阅会员直接读


往期精选推荐


深度 | 中国式地下代孕调查
广州开发区多名政企人士被查何为房屋养老金,这钱谁出?高校停招多种外语专业,相关岗位前途何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财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